当前位置:首页 > 海外实习 >

彼岸的旅程――关于那个叫做台湾的岛屿

发布时间:2008-12-17       访问量:

 

 

缘起

    我的家乡在东海边上,一个叫做泉州的地方。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去了海那边的岛屿,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父亲,再之后太爷爷落叶归根。

 

    在家乡有一座山,山顶上有一座英雄的雕像,从小学开始,每天都可以看到他朝着东海的方向眺望。英雄的名字叫做郑成功,他的故乡在南安——泉州的辖属县市,据历史书上的记载,他在明朝时期从荷兰侵略者的手中收复了海峡对岸的岛屿。

 

    听说,著名的当代诗人,余光中老先生有一首诗叫《乡愁》,老人家在海峡对面的那个岛屿心心念念着海峡这边的故乡;听说,岛屿上的人们说的话和闽南语一脉相承;听说……

 

    那么多的听说,让我对海峡对岸那个叫做的台湾的岛屿产生了太多好奇。终于,在2008年的夏天,我有机会踏上那片被称为宝岛的土地,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

 

关于风景

 

    日月潭、阿里山——两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当你真正置身其间,才发现曾经阅读过的关于它们的文字都太过奢靡艳丽、喧嚣尘起。

 

    日月潭的潭水很静,阿里山的森林也很静,静谧的风景里,是日月潭中自成一个世界的拉鲁岛,小小的浮岛上是地震之后被保护起来的邵族图腾圣物;是阿里山中修葺完备的漫漫栈道,千年万年的古木安详自在地生活在一方乐土之上。远离喧嚣,没有到处兜售纪念品的商贩,远离凡尘,没有刻意为之的人工雕琢。自然本来是什么样子,依然保持着原本的风貌,唯一的干涉只是为了让它更好地存在下去而已。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岛屿上,如此安静的角落是奢侈更是幸福。

 

    而守护着这份宝贵的幸福的是善良的台湾人民。

 

关于人文

 

    从一下飞机过安检开始,一直到十二天的旅程结束,我见到最多的表情是微笑,听到最多的话语是谢谢。也许有人会认为太过礼貌就是虚伪,但是在这里,微笑和感谢都是发自内心最诚挚的表达。

 

    如何判断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的发展到达怎样的程度?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最准确的。在台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美丽的风景、美味的小吃、繁华的都市,而是这里的人们健康乐观的生活风貌。

 

    无论是到达的第二天,我们见到的台湾实践大学的谢孟雄董事长。没有冠冕堂皇的欢迎词,流于表面的客套话,谢董事长与我们分享了他关于人生、健康与死亡的看法——人生的意义在于宽度而不在长度,即使年老也要老有所为,重视健康,减轻社会的负担。

 

    或是随处可见的免费取阅的《真爱家庭》——关注心灵成长的期刊,集中每个月全岛文化展览活动时间地点的介绍手册,风景区、博物馆供人免费取阅的制作精美的的介绍宣传画册,“饥饿30”号召活动的宣传本。

 

    还是随处可见的残疾人步道、轮椅斜坡,地铁站里的“夜间女士等车区”,手扶梯的自动靠右排队,管理学院院长赠送的环保筷,台北探索馆里的台湾岛生态环境介绍展区。

 

    一切的一切,每一处小小的细枝末节,台湾的人们在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同时,也一样关心着身边的彼此,保护着生活的土地,爱护着社会的未来。这是一个有未来的岛屿,是一个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地方。

 

关于宗教

 

    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工作、生活对于这里的人们无疑是充满激烈竞争,繁忙而紧张的。巨大的压力让人们往往会追求精神的寄托,宗教信仰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佛教,在很多人的眼中一直是迷信的另一个代名词,充满烟雾缭绕的感觉。在台湾,我们有幸参观了两座佛教寺庙——中台禅寺、佛光山——却完全颠覆了之前我对佛教的印象。

 

    中台禅寺,坐落于台中南投,就外观而言,完全不是传统佛教建筑风格,三十几层楼高的主体建筑,塔中塔的设计,电子晶片控制的电梯,藏经阁内的观光电梯,说起来不是“震撼”二字足以形容的,而这一切都是出自寺内僧众自己的设计。

 

    除去外在的形象,惟觉大师倡导的寺庙要具备学术性、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以及生活性的理念,也不得不为人赞叹。而禅寺每年都要举办数次为普通民众开放的修行之旅,及其创办的私立普台国民中小学,至此,佛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而真正作为安慰人们身心的存在。慈悲、仁爱、淡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这样的品质似乎是身处现代都市紧张生活的人们更需要具备的,这是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种发展呢?

 

关于企业

 

    美丽幽静的环境、积极乐观的人们、这样的地利人和,创造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发达经济的台湾企业是怎样的存在?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Kinik、台新金控、元富证券和Giant,最终得到的解答,台湾企业的发展最重视的是创新以及回报社会。

 

    无论是成立于1953年的Kinik中国砂轮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三方好”为其经营理念,为求突破引进欧美新产品——非球面模造玻璃镜片,再生晶圆,厂房内的颜色看板式管理,投入大量资金的一流设备;或是台新金控摒弃以产品为导向,先有产品才找市场的旧有模式,改而采取以顾客为导向,从客户的需求着眼,为客户量身订制产品,追求以“服务客户、满足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新型市场策略;亦或是元富证券以“诚信为本,在股东、员工、客户、社会责任间求取平衡及满足”的经营理念和使命;还是捷安特(自行车)公司追求“新材料、新技术、新车种、新设计”的研发理念,开设全球第一家女性自行车专卖店等等诸如此类的创新之举,就是台湾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吧。

 

    然而,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台湾企业的经营者亦不忘回报社会,印象深刻的是Kinik中国砂轮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说的获得利润是企业的天职,但回馈大众也是职责之一;是台新金控集团为帮助优秀的台湾当代艺术创作者能够站上舞台,兼及改善文化环境,缩短艺术与民众距离而创立的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为帮助9.21大地震重建而推动的“关怀台湾系列”活动……不得不佩服于台湾的企业经营者如此的远见,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奋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样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石,同时亦能够为之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获利——回馈——促进——发展,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没有谁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存在,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样的游戏规则——人只能且必须在社会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把握机会,挑战自我,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我从台湾的企业经营者身上读出的关于台湾企业发展的内在精神。

 

关于教育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说到底依赖的还是人才的培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5月底,台湾人口最新统计数字为2298.9万人,而全台共有171所大专院校,大学升学率在93%以上。分析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台湾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在2002年之后,结束了联考制度,而采取个人申请、大学甄选和学校推荐的“多元化”入学方法。这么做的目的显而易见的,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以普遍提高劳动群体的知识水平。

 

    在参访了台湾实践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之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学为学生提供的优雅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条件是如此的不遗余力。无论是实践大学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的涂鸦墙、讨论区,还是昆山科技大学造价高昂的高科技图书馆,无不体现着,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十二天的旅程,很匆忙也很充实,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都那么难以忘怀。难忘在台北101大楼观赏的夜景,如星河般璀璨的霓虹,任何的言语形容在它的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难忘在高雄西子湾目睹生平第一次完整的日落,夕阳西下,落下的不是结局,而是开始,今天是昨天的未来,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一直难忘十二天里每每抬头仰望到的天空,台湾的天空,即使在繁华的现代都市里,都还是一片澄澈的湛蓝,绵延复绵延,天的尽头是蔚蓝的海。这一片蓝天下,这一片汪洋中的岛屿,它的生机活力、它的无限未来,还有生活在这里的善良的人们,于此,来自海峡这边的我,除了感叹,除了祝福,还能够再说些什么呢?